活着读后感 800字的活着读后感
《活着》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,它以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主人公福贵一生的坎坷经历。
福贵原本是一个富有的地主家的儿子,但因赌博输尽家产后,开始了漫长的苦难生活。他失去了亲人,经历了战争和饥荒,但始终没有放弃活下去的信念。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和坚韧的力量。
合上余华的《活着》,心中久久不能平静,仿佛被一种巨大的、沉默的悲伤紧紧攫住。书中的主人公福贵,就像一个被命运反复蹂躏却始终不肯倒下的稻草人,他的故事,是那样平凡,又那样惊心动魄,让我对“活着”这两个字有了全新的、沉甸甸的理解。
故事从福贵一个地主少爷的荒唐开始,赌博输光家产,气死父亲,从此家道中落,他的人生也由此跌入谷底。然而,这仅仅是苦难的开端。他经历了内战中被抓壮丁的惊险,目睹了战争的残酷;经历了土改、大跃进、文革等一系列时代洪流的裹挟,更重要的是,他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、一次又一次失去亲人的锥心之痛——从儿子有庆的意外夭折,到女儿凤霞的难产而死,再到妻子家珍的病逝,女婿二喜的工伤,最后连唯一的孙子苦根也因意外而亡。他的一生,仿佛就是一部不断送别亲人的血泪史,活着,成了他唯一能做的事情,也是最艰难的事情。
余华的笔触是冷静的,甚至可以说是残忍的。他像一位不动声色的外科医生,精准地剖开福贵人生的伤口,将那些血淋淋的细节展现在读者面前。没有过多的渲染和煽情,只是平实地叙述,却字字戳心。福贵失去了所有,最后只剩下年老的自己和一头同样衰老的老牛,在田埂上相依为命。这种极致的孤独和凄凉,让人不禁潸然泪下。我们可能会问,这样的人生,活着还有什么意义?
然而,读完这本书,我似乎找到了答案。福贵的伟大,恰恰在于他承受了这一切,并且没有放弃“活着”。他不是英雄,他也会犯错,会软弱,会抱怨,但他始终以一种近乎本能的韧性,挺过了每一次打击。当他失去儿子,他默默承受;当他失去女儿,他强忍悲痛;当他失去妻子,他感到彻底的空虚,但依然要活下去。他不是在追求什么宏大的理想,也不是为了反抗什么,他只是在经历,在承受,在完成“活着”这个最基本的生命过程。
福贵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,活着本身,就是一种意义。它不在于拥有多少,而在于承受了多少;不在于过程的辉煌,而在于结局的坚韧。苦难是生命的一部分,它或许会剥夺我们的一切,但夺不走我们“活着”的权利和意志。就像福贵和老牛的名字都叫“福贵”,这是一种宿命,也是一种倔强,仿佛在无声地宣告:即使一无所有,我也要好好地活着。
《活着》是一部关于苦难,关于失去,关于坚韧,关于生命本身的小说。它没有给我们一个光明的尾巴,也没有提供一个廉价的希望,但它却让我们看到了最朴素的生存力量。福贵的故事像一面镜子,照见了我们自身,照见了生命可能遭遇的极端困境,也照见了在最深的绝望里,依然闪烁的人性微光。读完这本书,我更加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,也更加敬畏每一个努力活着的人。活着,不易,但活着,真好。